石家庄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讨会综述
近日,随着各地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的发布完成,石家庄以10.1%的增速领跑全国主要城市的事实受到关注和热议。市社科院对此专门组织社科专家于5月9日召开了线上“石家庄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讨会”。专家们对我市取得的首季“开门红”一致表示肯定,对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研讨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会专家有: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石家庄市政府智库特聘专家田学斌;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原院长李岚;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海飞;石家庄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市社科智库专家李云庆;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冰琴;石家庄学院经管学院教师周德胜;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刘清云。研讨会专家观点如下。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及分析
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41.9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543.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5亿元,增长10.3%。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7%,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9.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8%,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5.9%。
专家们一致认为,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良好,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的成绩对石家庄市来说,是一份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成绩单。
田学斌认为,“实干兴石”交出亮丽成绩单。1.这是一个带有转折意义的成绩单。今年一季度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是近年来少有的季度增速成绩单,值得肯定。2.这是一个全面赶超的冲锋号。从农业到工业,从消费、投资到净出口,从增速到质量效益,都实现了显著增长。3.这是一个从上到下全体总动员的集结号:作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经济发展责任主体的区县增速竞相提升。1-2月,全市23个县(市、区)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的包括藁城区(27.5%)、赵县(23.9%)、井陉矿区(22.2%)、元氏县(21.8%)等。即使投资增速较低县区,增速也超过了10%。从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居民消费等指标也可发现,各区县和园区竞相发展形势喜人,呈现出凝心聚力抓项目、热火朝天促发展的生动图景。4.这是一个力争上游抓项目促发展的宣言书。从全国现有公开数据看,41个主要城市经济增速呈现分化发展态势,除三个未披露数据的城市外,剩下38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跑输了全国4.8%的平均增速,另外北京、银川与平均增速持平。石家庄以10.1%的增速领跑41个主要城市,说明目标方向对头、干劲打法有力有效,展示出跨越赶超、敢于争先的精神状态和实际成效。
李岚认为,石家庄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高增长,经济增速快的同时,新动能成长快也是一个特点。全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8%,高于规上工业9.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2.4%。高附加值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变压器、集成电路、电工仪器仪表同比分别增长157.0%、165.3%、15.5%。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3.1亿元,同比增长44.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0.3个百分点。
李云庆认为,增速快的因素有二:一是投资拉动因素。石家庄市统计公报表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8%,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1.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7%;占全部投资比重31.9%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3%,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3.2个百分点;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1.3%,高于全市投资增速61.5个百分点。这表明,投资拉动还是石家庄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的重点是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与全市经济增长特别是工商业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效应。二是消费拉动因素。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48.5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实现13.8亿元,同比增长64%。这表明,消费拉动对一季度GDP总量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取得一季度“开门红”原因分析
在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石家庄一季度取得的成绩并非偶然,全靠扎扎实实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专家们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石家庄取得一季度“开门红”的做法进行了总结研讨,对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
赵冰琴认为,一季度的“开门红”充分印证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扎实的、举措是有力的、未来是可期的,昭示着石家庄的广大领导干部是想干事、会干事、也能干成事的,昭示着石家庄的人民群众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更昭示着全市干部群众实干兴石、跨越赶超的态势已经形成。
李岚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提出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目标。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省会建设支持力度的决策部署,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的高目标,并提出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决心力促经济总量过万亿,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努力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实施超常举措确保经济量质齐升。1.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生命线”。坚持对标先进、以评促改。全力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房地产领域违规违纪违法现象整治、涉众型非法集资处置“三场硬仗”,坚决清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着力打造一流发展环境。2.发挥资本力量,打造“新引擎”。设立200亿元主导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安排10亿元主导产业专项资金,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实现率先突破,加快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3.做优新平台,强化“牵引力”。在重点园区建设,高标准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开发区+公司”运营模式改革,以改革促进开发区更好地发挥主阵地、主战场作用。4.抢抓大项目,构筑“硬支撑”。加强项目统筹调度,实行每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以及项目观摩总结等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落地,强化精准服务、全程服务。坚持精准招商,锚定项目方向,大力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
李海飞认为,石家庄重视项目建设是一大原因。从一个具体做法可以看出是真正的重视:项目观摩比实绩重实效,坚持“看新不看旧、看产业不看其他、看现场不看展板”,对项目投资规模、形象进度、技术先进性等开展实名制打分评价,在观摩竞赛中比出干劲,才有了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提升。
李云庆认为,一是平台拉动因素。去年整合的5家平台公司+2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共拥有77家国有企业。随着高铁商务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利用银行授信、申请中央预算投资和地方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顺利进行,形成了一批新的实物投资量。这表明,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正在成为石家庄市发挥政府信用和政府平台主导作用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目标拉动因素。在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近6000亿的基础上,实现弯道超车,“十四五”末实现GDP达万亿,目前已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目标。每年实现多少,每季度增长多少,对各级各部门都有要求,并实时监测并考评。这既是经济因素,也是非经济因素;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这表明,正如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所言“大陆经济发展快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新班子对经济工作的有力领导特别是对新经济目标的制定和干部激励措施,起到关键作用。三是理念拉动因素。近年来石家庄市经济发展中提出的一些理念,如“城市经营”“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项目为王”“店小二”等理念,既是思想,又是原则,还是措施,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表明,先进科学有效的城市经营和服务理念正在成为指导石家庄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想,逐步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
周德胜认为,一季度取得的好成绩,离不开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政治站位,坚持跳出石家庄,跳出河北,做好战略规划。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一些错误的思想问题和倾向让石家庄一路衰退,去年以来,石家庄大刀阔斧拆违建、依法整治烂尾楼、费力整治停车难、精心治理小街巷、大力解决断头路,这些“硬骨头”被解决,市委市政府坚如磐石的决心清除了阻碍省会建设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三是坚持完善目标责任体系,保证落地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各项支持政策和措施落地落实,确保任何事情都天天有进度、件件有回音,谁拖后腿就处理谁,谁干不好就换掉谁,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四是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五是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新一届领导班子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感,也增进了大家建设石家庄的热情。
刘清云认为,取得好的成绩,三个必备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拥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前提条件。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凭借“实干兴石、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奋斗精神,“起跑就是冲刺,开战就是决战”的战斗姿态,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力闯出了一条发展的路子,取得了一季度GDP增速领跑全国主要城市的好成绩。二是方向正确、措施有力,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关键。去年以来,石家庄定下了2025年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目标,又作出了今年是我市推动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支撑之年、关键之年的判断。措施方面值得关注的主要是:1.找准五大产业用力,把产业发展作为“强引擎”。2.把项目建设作为“硬支撑”。一季度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就达469个,总投资100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6%。发展方向正确,举措扎实,才换来了石家庄首季的“开门红”。而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实落地,发展成效会进一步地显现。三是严格抓好疫情防控,是我们取得成绩的保障。
三、对石家庄未来发展建议
保持一季度良好的发展势头,顺利实现年底GDP达到7300亿元和“十四五”末过万亿的目标,专家们特别提出建议。
田学斌、李海飞认为,一是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协作精神、高效落实状态,持续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区县和自贸区、开发区等建设主责主体持续攻坚,市级发改、工信、科技等综合专业部门协同配合,区县等辖各部门合力落实,全力以赴谋项目、抓产业、促发展,不懈推进项目落实达产见效。二是继续围绕五大产业发展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不放松。围绕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投资拉动,接续推进投资上规模,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有效壮大产业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超前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大政策力度,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和对外贸易。继续推进扩大投资的同时,注重加大力度提高居民消费保持良性增长势头。1.千方百计促进城市居民消费不下滑。出台扩大消费新政策,在已有消费券等政策基础上,适当优化住房消费政策,促进居住消费;优化车贷等环节,加快大宗产品消费。2.加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坚持从收入就业和消费环境两端发力,在疫情防控条件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工商业转移,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改善水电路讯等基础条件,畅通农村物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3.加大力度促开放。结合一季度出口优势,产业产品继续放大出口,扩展更多产品出口空间。四是继续大力对标对表国际一流,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和营商环境。1.大力清理限制投资和消费政策,针对限制投资和消费的各项政策要加快清理废除修改,建设发展友好型政策体系,恢复企业家、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投资消费的信心,特别注重改善企业家稳定增长、持续投资、勇于创新的长期预期,全面培育浓厚发展氛围。2.继续抓突出问题整治,顺民心、安企心、提信心、树形象,提振招商引资省会首善形象。3.瞄准痛点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以高效能换取项目建设扩量加速。4.强化资源要素条件保障,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土地等要素需求。为重点项目开绿灯,用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机制,探索用电、用气、人才和资金等生产要素成本控制举措,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营造重商、敬商、爱商、护商的企业友好型、发展友好型高品质营商环境。
李岚认为,实现高目标任重道远,跨越赶超仍需加力。一是在都市圈建设方面实现突破,为经济总量过万亿提供保障。我国已进入现代化都市圈时代。与全国都市圈发展情况比较,石家庄都市圈处于都市圈的萌芽期,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因此,近期石家庄都市圈的建设重点应放在与周边重点县和“新三区”的密切关联上。在经济总量过万亿方面,作为石家庄都市圈紧密层的正定、藁城、鹿泉、栾城要勇担重任。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与石家庄中心城市协同共生、互动发展。二是在产业能级提升方面实现突破,为经济总量过万亿奠定基础。1.为弥补石家庄制造业弱化的短板,实施制造业“涅槃重生”工程,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出制造业提升目标。应借鉴浙江等先进地区做法,在“十四五”期间将石家庄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到“十四五”末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2.要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益提升。制定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引进吸收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核心技术、关键人才、骨干企业,超前谋划布局基础设施、发展平台、创新体系和关联产业,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实施工业五年倍增工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等产业新的增长极,加快钢铁、建材、纺织服装、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显著提升县域产业集群水平。优化提升服务业,用新模式新业态引领传统服务业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行业龙头企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比重。三是在新增长极打造方面实现突破,为经济总量过万亿集聚动能。1.建设滹沱河经济带,打造滹沱河城市、产业、交通、景观、生态和文化复合带,增加石家庄城市新的功能、聚集现代服务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的增长极。建设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发展高端研发、工业设计、文创、现代金融等创新创业服务业,做大做强数据产业,发展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户外运动、健康养老等产业。建设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样板区,促进城市功能升级,美丽乡村特色小城镇建设,文化资源挖掘与现代产业培育相融合。2.自由贸易区正定片区、石家庄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陆港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是石家庄的高端资源承载区、开放前沿阵地、重点产业集聚区,是石家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在重点开发区、自贸区高端平台,围绕打造优势产业、优化创新生态、创新招商新方式、引进高端人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打造经济总量过万亿的重要支撑。
李云庆认为,一是强“两端”。一头是投资端。土地、产业、科技、人才等各种投资创业政策要就高不就低,保证兑现落实。一头是消费端。对疫情期间的各种不充分就业和居民消费政策,要从企业税收和财政补贴上予以保障。二是补短板。1.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作为重点,补上这两个短板。要以县城为中心,全面全域实施乡村振兴。要通过PPP等形式,吸收央企、民企、外企等社会资本进入,对于财政不足10亿元的县,市财政可以补足其缺口,使其能够达到做PPP等项目的财政收入底限。另外,西部山区县,可以通过资源证券化,通过碳汇资源证券化、光伏水能资源证券化,吸引央企和社会资本投入,并依此打捆带动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等全域开发。2.经济外向度不高,要抓好石家庄国家级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报批。如果每年有1.5—2个点的增幅,“十四五”末经济外向度能到达30%。三是寻合作。合作的基石是强省会战略。1.规划建设石家庄都市圈。2.建设冀深合作示范区。可以把正定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作为主阵地,主动对接,争取省里支持,干部互派,税收分成,形成石深合作共赢新的经济增长点。3.广泛与发达城市合作。对标对表对接佛山、宁波、苏州、郑州等万亿俱乐部,提升我市产业质量和规模。四是求突破。1.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首先是发挥北京央企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吸引北京的资金、技术、政策、人才等优势,在我市落地项目,形成增量投资。2.在政策上求突破。可以把高新区的各种招商引资政策推向全市。3.在融资方式上实现突破。区分政府信用和平台公司信用,广开门路,设立和完善政府各种政策性基金和政府平台型投资基金等。
赵冰琴认为,一要继续坚持“实干兴石、舍我其谁”实干精神,为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我们要继续积极探索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关键是要以政府的有为推动市场更加有效。在实践中,要以思想解放为引领、制度创新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化成果;要在为民服务、为企业谋发展中践行“负责思维”而不是“避责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过硬作风。二要继续做好产业文章,为经济总量过万亿提供强劲引擎。我市要聚焦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借力技术专家、行业精英、资本市场等智慧与经验,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思路,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等各环节建立产业链图谱,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发展,深入推进“链长制”+“链主制”,有针对性地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引领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壮大。同时,构建上下游产业链融会贯通的产业生态,打造“大项目愿意来、小项目能长大”的“热带雨林式”的产业沃土。三要继续强化服务企业“店小二”意识,为经济总量过万亿提供优质环境。1.对标对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找准突破口发挥杠杆效应。通过深入调研,挖掘营商环境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建立问题收集清单、问题解决路径、督办考核评估“三位一体”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2.以在政府系统深入开展“三个反思”为契机,坚持人民至上,打造聚民心汇民智的营商环境“城市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