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石家庄市委讲师团2006年工作特点
石家庄市委讲师团理论研究和干部理论教育工作不断开创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建立健全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出社会效益的良好运行机制,科研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申请立项了国家级课题,实现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教研人员练内功上水平,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年轻人迅速成长,一些人成为科研教学骨干;创建了新的社科宣传阵地,多渠道、多角度地面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市委讲师团这支队伍逐渐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体。
一、围绕中心搞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把党的方针政策形势任务宣传到基层群众。为帮助全市干部群众深入、准确、全面理解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和省、市的重大举措,和市委宣传部、报社等单位联合推出了系列活动。一是举办了两次宣讲活动。围绕“回顾‘十五’辉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两个主题,抽调10名理论骨干组成宣讲团,深入到全市27 个县(市)区及市委各工委系统宣讲,两次宣讲60余场次,万余名科级以上干部听了报告。二是举办了两期培训班。以学习“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八荣八耻”和“十一五规划”等为主要内容,举办了“全市宣传骨干培训班”,培训理论宣传骨干252名。三是举办了两次理论研讨会。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召开了有市领导和省会专家参加“八荣八耻”研讨会。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组织召开了省会社科界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的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四是举办了两次解读活动。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8名同志撰写“八荣八耻”的解读文章,在《石家庄日报》专版刊登并集印成册,上街咨询宣传发放上千份。为帮助广大市民深入理解石家庄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组织开展了“解读党代会报告,给石家庄一个新跳点”系列座谈活动,省会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围绕“幸福指数”、“宜居宜看”、“文化强市”、“可持续发展之路”、“新农村建设”和“新石家庄的美好未来”等7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生动讲解,《燕赵晚报》分7期,14个版面进行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二、贴近实际搞科研
石家庄市委讲师团把理论研究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发挥理论对推进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搞科研,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他们经常组织业务骨干走进各职能部门,走进基层,走进百姓,从基层从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中挖掘科研题目,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提供智力支持。一是贴近中心,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与市人大合作,深入到获鹿、栾城、平山等县(市),通过访谈、问卷及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座谈等形式,开展 “农村社会保障”专题调研,并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报送省人大。承担了市委办公厅、市委宣传部交办的石家庄市关于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规划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多项课题。为市委组织部《专家建言》撰写专题调研报告3份。参与石家庄市人才开发,“构建和谐石家庄”、“京津冀经济圈”、“十一五”和“新农村建设”等规划及市委第八次党代会文件起草等工作。二是贴近百姓,关注社会热点。对“城市化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石家庄市市民文化消费”、“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等事关百姓生产、生活问题进行立题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得到有关部门采纳。市领导看好讲师团这支队伍,经常给他们安排调研课题,并多次参与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真正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三、强力攻坚出精品
充分利用省会人才集聚优势,整合社会科研力量,强力攻坚打造精品力作。一是成立精品攻关小组,集中科研骨干联合攻关。二是请高手指点。聘请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河北师大高玉春教授长年担任市委讲师团的研究顾问,一起合作搞研究,提升作品质量。三是向科研倾斜,实行双稿酬、双奖励、高奖励,对精品、高层次作品加倍奖励等措施,激发活力。四是推出一批高层次作品。全年完成市级以上课题11项。其中,《社会良性互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刊登,与省委办公厅联合搞的《构建和谐社会对地方党委提出哪些新要求》调研课题,获全国 “党建课题调研成果二等奖”、省党建研究 “课题成果应用转化一等奖”,并分别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和《河北党建研究》和 人大复印资料刊发。省委讲师团 “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弘扬西柏破精神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两项课题在省级刊物刊发;“石家庄市城市化道路发展战略”市科技局软课题研究顺利完成并结项。《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被批准立项为2006年度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实现市委讲师团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
四、阵地建设抓发展
阵地建设是搞好理论宣传的有效途径。利用新闻媒体搞好宣传。为提高理论宣传效果,针对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解疑释惑,尢其是《理论之窗》电视栏目紧紧围绕当前形势和社会热点话题作为主讲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全年做节目24期。接受省、市新闻媒体采访50余次。同时,创办四个刊物,一个网站,不断拓展宣传教育的新渠道。《石家庄社会科学》全年编辑发行6期,《中心组学习参考》24期,《时事形势理论报告选》7期,《社科工作动态》9期。
五、以人为本强素质
夯实理论根基是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的基础。利用多种形式提高教研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以任务带队伍,培养新人。组织学科带头人带领年轻人,一起做课题,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不断推出新人。二是采取挂牌制。实施教研人员竞争挂牌上台和授课对象单位摘牌挑选的“双牌”制度。给教研人员加压、减阀、增强责任感,为人人展示才华搭建平台。三是参加高层论坛。全年参加市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的北欧考察、全国社科院组织的邓研中心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全国城市讲师团会议、全国社科院工作年会、全国文化产业展览等国际性、全国性的学术论坛和活动20余人次,使大家打开眼界,拓宽思路,树立开放意识,促进理论思维的创新。四是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团队。目前,全团获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省“50人工程”1人,市拔尖人才3人,市青年专家6人,市宣传优秀人才5人,省、市三三三人才工程3人。1名同志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又被选为中共石家庄市第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这在石家庄市委讲师团的历史上属首次。